深化校企合作,有效满足民营经济发展人才需求
光明日报| 2025-03-19 08:56: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部分,当前,民营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专业化,却普遍面临着创新人才短缺、所招收毕业生专业能力与产业发展脱节、职后培训提升难等挑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推动校企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是打破学校和企业之间壁垒、促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协同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高校可充分用好校企合作这一重要抓手,通过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构建校企创新共享机制等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聚才汇智。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布局

  当前,市场变化节奏加快,技术持续迭代升级,各种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相关产业结构相匹配,甚至可以适度超前布局,以满足民营经济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要主动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合作,紧密围绕产业战略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使高校专业与产业所需人才相匹配,教育内容与产业发展趋势同步,确保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为民营经济输送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为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精准度,可推广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调研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紧密贴合企业实际需求,确保为民营企业输送的人才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围绕企业人才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当前,部分高校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导致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及时胜任岗位要求。在校企合作中,应进一步“引进来”,完善“双师型”教学模式,强化专业实践教学,让更多扎根产业一线、有着丰富经验与技能的业界导师走上学校讲台,从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为高校提供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的课程建议,使课程体系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更贴近行业实际需求。“引进来”的同时,还要积极“走出去”。高校可采取企业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基层岗位工作,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清晰了解企业状况、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未来工作所需的经验和资源。此外,高校还可与企业合作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活动竞赛,使学生接触到市场上最前沿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完善创新共享机制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高地,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前沿的研究成果,科技团队和师生的思维活跃,能够从不同学科视角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高校师生可以深入民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运营中的痛点难点,推动企业科学管理、优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针对企业长远发展,双方还可以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通过建立校企创新共享机制,促进知识、技术、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激发更多创新灵感和火花;通过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缩短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民营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支持。

  (作者:全丽,系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