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沉潜之功 求厚重之效
——武警广东总队党委推动政治工作回归本真闻思录
■罗超 朱晨耕 解放军报记者 魏兵

武警广东总队某部官兵正在进行专项训练。(蔡俊龙 摄)
海明威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在军队建设各领域中,政治工作因其主要对象是人,“做功”多少一时不易察觉,也像是在“水面”以下运行。
“水面之下”的功夫,应该更沉潜、更厚重。与其他工作相比,政治工作的绩效,不像“米秒环”那样有刚性标准,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政治工作一旦沾染虚伪风、浮夸风,毁的是“三观”、害的是根本,荼毒更久、危害更甚。
持续深化政治整训,把归正政治工作指导、恢复和弘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作为重要方面。全面起底问题积弊,目的就在于推动政治工作回归本真、重拾威信、发挥威力。
走访武警广东总队,问及官兵有何具体变化,大家最深的感受是政治工作中华而不实的东西少了,求真务实更给力、为战向战更聚焦。
采访中,该总队领导说:政治工作领域的“治虚打假”,要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驰而不息的韧劲,从深层起底思想上的“虚根”、靶向清除工作中的“虚光”,与虚假漂浮的思想作风作坚决斗争。
政治工作的形象威信,是在真抓实干中立起来的。人民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在去伪存真中强起来的。顽疾非一朝可除,必须将治虚打假坚持不懈抓下去,彻底割毒瘤、除毒素,推动政治工作进一步回归本真、回归本色。
一次允许质疑的考核——
政治工作只有着眼于真,才能令人信服
“这个中队是勤务保障单位,官兵专业类别多、岗位分散,工学矛盾客观存在。他们今年完善了层级补课制度,教育没有挂空挡。大家知责奋进,中队拿了一面创先争优红旗,还被推荐参评总队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笔记不‘漂亮’,不代表教育没搞好。”
该总队组织的年终考核中,出现了不同寻常的一幕——
某支队某中队有6名战士教育笔记不完善,被考核组认为组教不严,质疑其教育效果。该支队领导周爱武却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与笔记这个“面子”相比,军心士气、任务完成质量等部队建设的“里子”更能体现教育质效。
年终考核一直是部队年度工作的重头戏,结果决定一个单位全年建设评价。以往受考,各级各单位都怕考核组“不公允”“有偏差”“太较真”。这一回,周爱武为啥跟考核组“较起真”?
原来,考核动员时,负责考核的总队领导强调:“允许基层在考核过程中作解释、说明,甚至是质疑,目的是让考评结果真正立得住,令人信服。”
这一番话让周爱武有了质疑的底气。尽管笔记不够“优秀”,但中队官兵士气昂扬,军事训练5个抽考课目总评优秀,出色完成全年各类保障任务,直接体现教育走心入行效果。随着考核逐步深入,考核组改变了第一印象,给这个中队教育总评栏打上了“好”。
人们常说,一滴水里见太阳。允许质疑的背后是工作评价权的归位。党委机关之于基层,是充分尊重、相信和依靠广大官兵,还是衙门做派、苛责以求?是同官兵坐在一条板凳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还是为找问题而找问题?是透过现象背后研究根源,还是一批了之……这些问题,指向同一个靶标:是否遵循抓建规律、尊重建设主体。
现实的改变源于问题的反思。一次总队蹲点帮建,发现某支队召开政工例会时,一名指导员没有参会,工作组当场提出批评。事后,他们却发现另有隐情:当天该支队统一组织保养武器,每个中队需有一名主官在场,而受批评的单位中队长因公外出,只有一名指导员在位。
这边要开政工例会,那边要组织武器保养,顾哪头?这个情况反馈上来,引起总队党委一班人深思。
“症状”出在基层,“病根”却在机关。机关部门各管一摊,事事重要、件件要抓,统筹不好却把“板子”打在基层;检查评比说是“一把尺子量长短”,却忽略不同单位实际,基层只能“拧着身子”应付;有的机关干部业务不精,指导帮建流于形式,发现问题止于浅表,只靠翻翻本、查查表体现“存在感”……该总队一名主要领导一针见血指出“症结”所在:“政治工作要重拾威信,就不能行架空之事,求真求实才能取信于官兵。”
问题就是靶标,解题需用真功。翻开该总队今年拟制的《深化政治整训带头改进作风的措施》,里面梳理出6类29条推动政治工作回归本真的具体办法,深入纠治假大虚空的工作套路,匡正主观臆断、急功近利、偏离实际的工作思路,用徙木立信的行动重拾政治工作威信。
该总队党委进一步细化蹲点帮建标准:坚持真听真看,要求检查指导多看“后院和角落”,少看“花瓶和盆景”,下基层前做足“功课”。坚持真蹲真帮,每次帮建既反馈经常性基础性问题,更聚焦现实问题,与官兵共商共议、共同答题。坚持真研真抓,在载体运用、落实方式选择和资源调配上,设计“留白处”给下级自由发挥;闭合“部署、落实、检查、反馈”工作链路,用问题整改倒逼政治机关履职尽责。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让官兵感受到了真真切切变化。前不久,该总队党委机关服务基层满意度测评中,各部门收获满意率均在90%以上。
一场充满“硝烟”的比赛——
政治工作只有着眼于战,才能找准靶标
教案编写考核结束,已是夜里11点,某中队指导员纪春晖却没有丝毫放松。第二天清晨,他将出发参加总队“三会一好”优秀政治教员比武下一阶段比拼。
纪春晖曾有过一次参赛经历,按说有些经验,但他感觉今年很不一样——
一方面,赛程紧、节奏快,用他的话形容“像是在打仗”:报到当晚,4小时内完成3000字教案编写,不能带任何参考资料;情况处置环节,面对棘手难题,5分钟内深入分析问题、精准开出“药方”;理论测试环节,近千道题目涵盖党的创新理论、法规政策、优良传统等考核内容,随机抽取作答;微课比拼,凌晨4点半起床,随机抽题、手写讲稿,3小时一到,立即上台开讲。
另一方面,内容紧跟任务,“像是置身战场”:“进攻受阻,如何激发大家的血性胆气”“面对伤亡,怎样提振官兵士气”“组织联合作战行动时如何进行思想鼓动”……参赛选手需要全面掌握战前、战中、战后不同阶段特点,还要结合任务实际,熟悉如何在不同战斗场景中开展政治工作。
以往衡量选手单看比赛成绩,现在还要求个人军事训练达到优良,要看所在单位工作有没有实绩、教育实效如何……不再“为评而评、为教而教”,一个个细节折射出该总队党委在抓学促教方面的认识转变:一切向战斗力建设再聚焦、再发力。
谈到这个认识转变的背后,该总队一位领导讲起几件事——
一次,总队机关以“甲午殇思”为主题打造了一堂精品课,内容引经据典,课件制作精良。本以为能赢得“满堂彩”,但基层官兵的一句话让机关的同志很揪心:“坐那儿听一小时的课,跟抄一小时笔记没啥区别。”
一堂层层把关的精品课,为何在官兵脑中留不下印象?随后的调查中,不少官兵直言“教案联系任务实际不够紧密”“缺少对官兵备战打仗短板弱项的深入剖析思考”。与此同时,机关的同志注意到,一堂邀请5名比武尖子谈比赛体会的访谈课,受到官兵关注,在部队引起强烈反响。
面对现实问题,该总队党委一班人深刻查摆问题“症结”:政治工作一旦脱离打仗这个中心,就像据枪瞄准失去了靶心,必然“散光虚焦”。聚焦向战为战,首先就要破除政治工作“自转不务战”的惯性,跳出自我循环的怪圈,回归服务打赢的根本指向。
从政治教员比武的赛场延伸向政工领域的其他实践,该总队党委发出提高政治工作服务备战打仗贡献率的鲜明信号。
他们出台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的措施,形成“统、学、议、查、用、评”联动闭环,强化战斗队思想;统筹设计领导干部突出重点讲、优秀教员好课示范讲、理论骨干讨论引导讲、发动官兵人人分享讲的“四讲”模式,既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更让教育深扎基层沃土;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一体筹划、一体推进,做到军事训练有部署、思想政治教育有安排,军事训练有情况、思想政治教育有对策,在结合渗透、深度融入中催生“化学反应”……
警士李庆港是一名党员。前些日子,他被抽调参加某项重大安保任务。到达集训队的第一天,他就被这里火热的氛围感染:鼓舞斗志的战斗口号、激扬血性的哨位标语、激情洋溢的挑应战活动……举目所见,都激发着他的战斗热情。
“任务一线在哪里,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担负此次任务的政工指挥长说,他们一接到任务,就立即成立了临时党组织,组织挑应战、写决心书等活动,充分调动任务官兵主观能动性。任务一线热火朝天,而在这幕后——政工要素席位上,一批心理减压的小视频正在加班加点制作中。
“当政治工作与中心任务紧密结合时,它的组织作用与思想力量将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因战显威,政治工作只有走出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检验的怪圈,才能彰显其真正威力。”一位分管执勤训练的总队常委说。
一封情真意切的来信——
政治工作只有着眼于人,才能收获实效
“以前总觉得有诉求不知向谁反映,担心问题石沉大海,而‘直通车’的出现让我们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就在身边。”
这是一名警士写给总队政治工作部的信。
今年,他遇到困难,急需了解政策寻求帮助。看到总队强军网上“民主直通车”信箱链接时,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反映了自己的困难,当天下午就收到了回复。随后总队机关业务部门热心为他答疑解惑,并多次跟踪诉求处理进展。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他感到自己处于组织的关怀之中。困难解决的当天,他又向“民主直通车”信箱投去了自己的第二封信——一封400字的感谢信。
像这样的感谢信,总队机关收到了不止一封。点开该总队强军网,主页的右侧挂着一条醒目的“民主直通车”信箱链接。信箱里每天都会收到多条留言,既有对政策的咨询,也有对自身困难的反映。
“能办的马上就办,需要协调的先及时回复,解决不了的,要耐心做好解释。总之,要让每一个相信组织的官兵都能及时收到组织的真诚回应。”该总队政治工作部领导说。
着眼于人首先要端正对官兵的根本态度。在政治整训开展过程中,该总队组织各级政治机关对脱离群众、疏离官兵、缺少感情和温度的问题展开深入剖析,得出一个共同认识:曾经有一段时间,政治工作在喊口号上花的力气远多于解难题,导致在部分官兵眼中,政治干部的工作只是开会、上课和谈心……
为了扭转这一印象,该总队结合“政治机关好形象、政治干部好样子”讨论活动,引导各级政治干部回归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开“不想知道”的扣子,还要打通“不真知道”的梗阻,“民主直通车”信箱便是其中一项举措。
某支队党委拟制的“爱兵10件实事”清单里,截至10月份已经完成了9件。年终考核中官兵对党委班子测评满意度很高。该支队领导说:“政治工作是一场双向奔赴。组织真正对官兵关心,官兵就会对部队的建设发展尽心。”
在二级上士韩松看来,“民主直通车”信箱的背后,还反映了政治工作方法的守正创新。过去,因受困于渠道不畅和部分干部政绩观偏差,一些政策基层官兵不了解、不理解,部分官兵困难上级机关不掌握,有时因为误解还会激化矛盾,牵扯各级精力。经过集中政治整训,官兵主体地位日益凸显,网上群众路线的实践已经成为提升政治工作效能的增量。
“政治工作的效果,体现在官兵是否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上,体现在官兵是否敢打必胜的精神状态上,体现在官兵是否愿意扎根军营的价值认同上……总之,效果是通过一张张鲜活具体的面孔来呈现的。”该总队一位主要领导说,他们还将持续推进政治工作回归本真、重拾威信、发挥威力,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武警广东总队某部官兵给“爱队如家石”描红。(黄哲 摄)
锐视点
不兴伪事兴务实
■罗超
习主席多次强调军队工作要求实、务实、落实,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政治工作尤其应当遵循这一要求。
纵观我军政治建军历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假大虚空”作坚决斗争。什么时候坚持“不兴伪事兴务实”,我军就会赢得胜利;什么时候让“假大虚空”钻了空子,军队建设就会遭受损失。
求真务实与假大虚空,是对立的两种关系、两种作风、两种做派。过去一段时间,军队政治工作领域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主观想象的有之,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唯上是从的有之,眼高于顶、目无官兵;脱离中心的有之,自我设计、自我循环;权利任性的有之,随心所欲、无视规矩,等等。
在一些人看来,假大虚空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走偏门比走正道快,栽花应景比攻坚拔刺见效,办自己的事比给官兵办事更实惠,求稳守成比守正创新更稳妥。一旦私念私利占了上风,政绩观、权力观、群众观就会出现严重偏差,自觉不自觉地让政治工作空耗虚转。持续深化政治整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恢复和弘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向假大虚空开刀,让政治工作回到实事求是、服务中心和着眼于人、着力于人等一系列本真本源上来。
生命线不容虚化,战斗力不容耗散。周恩来同志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中,曾指出国民党从上至下的工作弱点:政治工作多半停留在机关上,没有到部队中去;所以表现是条文的、机关的文字工作,而在部队中无实际教育。同时告诫我们应注意:许多工作往往只注意形式而少注意内容,结果收不到实际的成效。警策言犹在耳。政治工作如果“走形”不“走心”、凌空蹈虚却不唯真唯实,将沦为徒有其表的“空转机器”。空转越多,越会让官兵疏离厌弃,直至动摇政治建军的根基。
不兴伪事兴务实,关键要摆脱私念私利束缚,真正让“实”字立身、“真”字入心,真正以“战”字铸剑、“兵”字为念,按规律想事、为官兵谋事、为胜战干事。高层党委、高级干部必须立身为旗、以上率下,转变观念、转改作风,带头讲真话、察实情、干实事,把“最先的一公里”搞端正,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把求真务实的“真气”养起来,把备战打仗的“实劲”提上去,推动政治工作回归本真、重拾威信、发挥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