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踏访红色场馆和座座军营,感悟领导干部以健康情趣励志修身的重要性——
“精神镜像”映风骨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李由之

陆军某旅“尊干爱兵模范连”组织读书分享活动。(肖理文 摄)
初冬,湖南韶山寒意渐浓,毛泽东同志故居游人如织。
故居附近,有一座青砖黛瓦的私塾,还有一个碧波荡漾的池塘。这座私塾,是毛泽东少年读书的启蒙之地;在这个池塘里,他学会了游泳。
“读书和游泳,是毛泽东同志的两项爱好,终其一生,乐而不疲。他读书,是‘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他游泳,则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陆军某部组织官兵来这里开展现地教学活动,带队领导谈起毛泽东的这两个兴趣爱好,引导大家深思——
“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爱好,从来不是无关紧要的生活小事。如果说情趣爱好是一个人的‘精神镜像’,它映照出的,往往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人格形象的风骨。”
从“书中乾坤”到“棋盘经纬”——
爱好之中有党性和原则
空军某部一名领导的办公室内,数百本政治、军事、科技类书籍,将一排书柜塞得满满当当。
多年来,他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广泛涉猎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前沿科技等领域。“习主席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凝视书墙,这名领导的思绪飘向远方——
毛泽东同志一生手不释卷,长征途中即使因病躺在担架上,也未曾中断对马列著作的研读;延安时期,他更是对重点篇目反复精读。他曾对党内同志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他还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领导干部的情趣爱好从来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关乎党性修养的人生大事。”与记者交谈中,这名领导又谈到陈毅同志——
陈毅酷爱诗词,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他常常以诗言志、借词抒怀。1936年冬,梅山被围,陈毅身陷重围、伤病交加,寻思恐难脱险,遂于衣底布片上挥毫写下《梅岭三章》。诗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凛然豪气,与“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壮阔理想,至今读来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领导干部的爱好各有千秋。如何约束自己的爱好,则是映照初心的明镜。”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郑愉,给记者讲述了周恩来同志的一个故事——
1973年,周恩来在洛阳视察时,对一套龙门碑刻拓片爱不释手。得知标价500元后,他询问随行人员是否带够钱款。众人凑不足数,当地领导提出赠送,被周恩来严词拒绝;又有人建议“先带走,回京再汇款”,他依然坚决不允。最终因未能凑足款项,周恩来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去。
“即便面对心爱之物,周恩来同志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郑愉说,小节之中见大义,唯有志趣高洁、淡泊守正,方能做到爱好有度、情趣不移。
“党员领导干部健康的爱好必须扎根于党性修养的沃土。只有将个人志趣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在爱好中涵养品格、锤炼意志、砥砺初心。”深化政治整训中,一名纪委书记这样说。
湖南永兴,黄克诚故居的展陈静静诉说着这位开国大将的革命生涯。在一处古朴的砖木院落里,讲解员向前来参观见学的官兵讲述黄克诚与围棋的不解之缘——
“大革命低潮时期,黄克诚有一段时间和组织失去联系,初识围棋。那段时间,围棋不仅陪伴他度过危机四伏的寻党之路,更成为他感悟人生哲理、政治谋略、军事战略的特殊媒介。”
“棋盘经纬是可见的规则,廉洁自律是内心的戒尺,二者皆以‘守界’为魂,越界即失衡。”参观中,一名同样爱好围棋的领导道出感悟:落子有格、气尽棋败,守的是规则边界;行事有度、贪婪则败,守的是人生底线——这也正是黄克诚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生动诠释。
在某部军营,该部政委给记者展示厚厚几本摄影集。他爱好摄影,常年坚持用镜头记录军营生活,自费拍摄许多照片。他说:“军旅时光,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珍贵的。我想用镜头,把每天触动我的官兵身影记录下来。夜深人静翻阅这些照片的时候,常常感觉我们的战士很可爱,值得每名领导干部付出真情去爱护。”
从“回绝赞助”到“拒收宣纸”——
“爱”之有度,“好”之有方
冬日南国,天朗气清。记者走进陆军某旅,听官兵谈起该旅政委的一项爱好——他的公寓里,常年放着一副羽毛球拍。每逢体育锻炼时间或运动会,他总要上场打几局,与兵同乐。
一次,一名地方企业负责人以“赞助比赛”为名,送来高档装备和赛事奖金,被这名政委当场回绝:“打球是军队很普遍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用不着这么昂贵的装备,更不用奖金来刺激。”
采访中,这名政委提及今年热播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中的一幕:一名领导嗜赌成瘾,一家客栈成了他打牌的固定据点。一些商人闻风而来,刻意制造“偶遇”,借牌桌拉拢关系。表面是牌友相聚,实则是各怀心思的利益勾连。
“身不为物所累,行不为‘好’所困,才能面对诱惑岿然不动,避免成为被套牢的‘猎物’。”这名政委分析,不少干部正是从思想松动、行为失范开始,让个人爱好异化为贪欲的温床,最终在奢靡享乐中越陷越深。
“由风及腐、风腐一体,是极具警示意义的规律,这名借打牌敛财的领导就是如此。”这名政委告诉记者,别有用心者往往从陪吃陪玩入手,逐步建立感情,最终形成权钱交易的利益同盟。
“贿随欲生,猎因好起。”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任龙认为,许多落马干部并非一开始就心存贪念,而是被人精准投其所好,逐步陷入被围猎的陷阱:痴迷古玩,就有人以“高价收藏”为名行贿;爱好摄影,就有人奉上天价器材、安排奢华行程……这些看似“高雅”的爱好,一旦失去节制,便可能成为击穿廉洁防线的突破口。
“党员领导干部对待个人爱好,既要追求健康高尚,更要保持清醒自律,做到‘爱’之有度、‘好’之有方。”任龙说,“导弹司令”杨业功喜爱书法,却常年只用旧报纸练字。一次,一名干部送来优质宣纸,被他坚决退回:“练字本是修心,用了你的纸,心境就变了。”妻子劝他:“这点小事何必认真,不怕将来退休没人缘?”他正色道:“别人送东西,是在试探底线。我决不能在一张宣纸上失守!”
大凡有志、有识、有为之士,莫不是个人爱好方面的作风标兵。陆军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爱吹竹笛,训练之余一曲清音,既可陶冶性情,也能缓解疲惫。有人得知他的喜好,便动起“歪心思”。
一次,一名想调动工作的干部托人送来一支名贵玉笛,称“为首长助兴”。这名主任手抚竹笛,从容回应:“谢谢好意,但我这竹笛吹习惯了,不必更换。”一番话,令对方惭愧而去。
“竹有节,笛有音,人有品。”想起这件事,这名主任说:“竹子中空有节,象征虚心守节、刚直不阿。我们共产党人的党性,正该如此——立身正直,清廉自守。”
采访中,这位主任的话让人印象深刻:党员领导干部的爱好,既要“爱之有度”,不沉迷、不逾矩;更要“藏之有节”,不张扬、不炫耀,不给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
从“琢磨戍边”到“推演海战”——
军人的最大爱好是打仗
清晨,云南红河薄雾未散,“红河前哨钢二连”指挥室内已亮起灯光。该连吴连长蹲在沙盘前,指尖捏着小旗,在标满山川河流、界碑哨所的沙盘上推演。
“戍边10多年,打仗也琢磨了10多年。”从战士成长起来的吴连长说。从经典战例到新型战法,从边境地形到装备性能,研战的爱好早已融入他的军旅生涯。
该连驻守在繁华的边境口岸,管边控边任务繁重。为摸清防区每一处细节,吴连长带队翻山越岭、徒步勘察,白天测量记录,晚上对着沙盘优化方案。
“军人的职责为打赢,容不得半点私心杂念。”吴连长常说,“研究打仗,最忌心浮气躁;做人做事,也要守得住本心、经得住诱惑,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坚如钢永不垮’。”
一次,有个沙场老板找上门,请连队在界河“行个方便”,承诺给予好处。吴连长当场回绝:“我们守的是国防底线,不是个人利益!”
“不谙地图,无以为宿将。”在湖南会同的粟裕同志纪念馆,一幅泛黄的作战地图上密布勾画,无声诉说着这位“常胜将军”的制胜密码。
“粟裕一生不沾烟酒,却喜欢研究地图。”讲解员介绍,“战争年代,他每到一地,必先挂图于壁,凝神细察,直到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溪流都刻入脑海。”
天目山战役,面对敌人重兵围剿,他凭借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对地形的精准掌握,三战三捷,创下运动战典范。即便解放后,别人逛大街,他仍在琢磨街区如何攻、要点怎样守。
“粟裕大将把军人职业追求融入生活情趣,值得军队领导干部学习借鉴。”讲解员感慨,“对粟裕而言,看地图不是消遣,而是打仗的‘必修课’——这个爱好里,藏着一名军人对使命的全部担当。”
在第74集团军某旅,一名营长爱好跑步,只要没有演训任务,就坚持清晨跑10公里。他的坚持,带动全营掀起练兵热潮。
走进这名营长的宿舍,书架上摆满体能训练书籍,页边写满批注,墙上贴着该营官兵“体能成绩分析图”。他推崇“巧练”,用间歇跑、核心训练替代“盲目堆跑量”,还为每名官兵制订训练方案。
当爱好与使命相融,既能强健体魄、陶冶情操,更能身心沉潜、谋战务战。
一名海军驱逐舰舰长,业余时间爱琢磨舰艇装备。他宿舍里摆满舰艇模型与技术手册。一次远海训练,某新型雷达突发故障,他凭借平日积累的知识,带队快速排除险情,圆满完成任务。
“军人的爱好,必须紧贴战场、服务打赢。只有把装备练到极限、把战法练到极致,才能成为克敌制胜的利刃。”他的话很朴实,却道出军人情趣爱好的圭臬。
(采访得到赵前松、陈奕、曹继可大力支持)
记者手记
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
一名擅长拉领导干部“下水”的犯罪分子,有一句“名言”:“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从查办的案件来看,一些党员干部蜕化变质,一步步滑入犯罪深渊,往往先在个人爱好方面出问题,教训十分沉痛。
“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审视情趣爱好这个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镜像”,里面有法度、有人格、有党性。放纵爱好,必然深受其害、人格扭曲。深化政治整训中,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揽镜自照、辨析反思,看看自己是否志趣高尚、情趣健康;看看自己是否“爱”之有度、“好”之有方;看看自己是否兴趣外移、玩物丧志,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