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物纪实报道,为您播出《从部队转业14年后,她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采制:总台军事记者段懿俊、杨鸿,特约记者毛燕宏、周茜、李勇宏;播音:胡铖铖、宋波。
人物档案
高红,安徽蚌埠人,1976年出生,1994年入伍,先后服役于厦门警备区医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多次参加卫勤保障任务,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1次。2010年,高红从部队转业后,成为南京市公安局地铁分局的一名女民警。卸下戎装,穿上警服,高红初心不改、本色不变,扎根基层巡防岗位15年来,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近年来,高红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南京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2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6月的南京,天气炎热。南京火车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流中,身着淡蓝色警服、肩披亮黄色马甲的地铁女民警高红快步走进了地铁站台,不时帮助乘客提提行李、指指路线。高红告诉记者,不论是过去身为一名人民子弟兵,还是现在是一名人民警察,心里始终都要装着人民群众。
高红:我们除了承担打击犯罪的职责之外,服务群众也是重点工作。在地铁站,只要穿上这身警服,就意味着要肩负起群众的信任。
高红(前)带队巡逻
高红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她,在高中毕业后就参军来到厦门警备区医院,从事通信员的工作。有时候,患者向高红咨询一些医疗方面的问题,她一个也答不上来,感觉很尴尬。从此以后,高红立志要学医,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备考,她如愿考入了军队一所医学院,毕业后成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的一名护士。让她至今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接收了一批来自地震灾区的伤病员。有的伤病员由于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而不愿意接受治疗,负责医护工作的高红耐心地和他们谈心聊天,用报纸上的文章开导他们,并且热情周到地照顾护理他们。
高红:在汶川地震救援中,有一位当地群众救出了很多孩子,唯独没有救出自己的孩子,他特别难过。刚开始他不愿意接受治疗,我就经常给他带一些四川的小吃让他品尝,每天都给他读报纸。当时不管他理不理我,我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给他读报纸。有一天,当我读到他参与救援的报道时,他盯着我手中的报纸流下了眼泪。那一刻,我知道他走出来了,后来他接受了治疗,后续的手术也非常顺利。
高红在部队医院当护士时的留影
每当回想起军旅岁月的点点滴滴,高红都感慨万千。她说,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塑造了她坚毅果敢的品格。2010年,34岁的高红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转业到南京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成为一名二级警员,主要负责南京地铁站的巡防工作。高红坦言,从军装到警服,这个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坚持下来靠的是军人坚韧不拔的毅力。
高红:当了民警后,需要经常与人交流,并且承担矛盾调解的工作。刚到新的岗位,我经常想,在部队16年,我都能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我就不相信我干不好这份新工作。
高红靠着一股韧劲,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有一次,高红发现一个小女孩倚靠在墙边,脸上挂着淡淡的忧伤。高红立马过去询问情况,但小女孩说自己没事。过了一会,不放心的高红又去询问,这时才得知小女孩出门参加考试,但身上的钱不慎丢失,并且错过了回家的火车。高红二话没说就塞给小女孩200元,让她买票回了家。
高红:我跟小女孩说,你一个女孩子在外面很不安全,我给你钱,你先回家。过了一段时间,她通过微信把当时给她的钱转来了。我问她,你现在怎么样?她说,她要考研。我当时特别开心地说,200元红包我不收了。
高红(左二)在地铁南京站站厅为乘客指路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高红经常说,给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自己同样也能被温暖和感动。2019年国庆节期间,地铁南京站附近举办大型群众联欢活动,地铁站的客流量陡然增大。在巡逻过程中,高红发现一个小伙子斜靠在墙边,脸色苍白,体力不支。由于当时交通拥挤,急救车无法到达地铁站附近,情急之下,高红借来一辆轮椅,和同事一起推着这个小伙子上了地铁,并送到离地铁站最近的一家医院。
高红:我们当时亮起肩灯,边跑边喊,请大家让开,这里有病人。因为那个小伙子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为了让他呼吸顺畅一些,我就托着他的头,跟我的同事一起推着他及时赶到了医院。
高红(中)在地铁南京站执勤
地铁南京站是南京市最繁忙的地铁站之一。据了解,近3年里,高红在执勤期间共为群众提供救助服务1000多次,寻人200多次,找回失物480多件,收到感谢信、锦旗等共计80多次。2022年,因为工作突出,高红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为了给更多的乘客提供爱心帮助,南京市公安局地铁分局在地铁南京站还专门成立了“高红工作室”。采访那天,记者走进干净整洁的“高红工作室”,一整面墙的锦旗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高红手指着一面写着“和风细雨询情雷厉风行救命”的锦旗,向记者讲起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高红: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发生在2025年1月,那天,已经到了下班的晚高峰,一位女士来到警务站求助,看上去,她很慌张。
记者:当时是怎样处置的?
高红:我先安抚她的情绪,让她不要害怕。我跟她讲,我曾经在部队医院里工作过,类似的情况我见过,你不用担心。然后我们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很快把她送到了医院,她晚上进行了手术,很顺利。一个月后,她特意送来了这面锦旗。
高红(右一)走进校园开展安全教育
高红是一个爱笑的警察,性格温和,很有耐心,与她接触,总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如今,在高红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高红工作室”已经成为南京市公共交通和城市轨道公安局一张靓丽的名片。平时,高红和她的同事经常利用工作室的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反诈骗、防范出行危险等群众性科普活动。这几年,在高红的带动和影响下,不少年轻民警、辅警主动申请到“高红工作室”跟班锻炼,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安全出行。
高红: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在想如何做好“传帮带”,带动更多的人增强安全意识,只有群防群治才能把安全工作做好,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的安全。
在高红的办公桌上,摆着两张照片,分别是她在入伍时和从警之初的留影。高红对记者说,这两张照片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她会一直记着出发时的模样,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守护群众平安的使命,努力工作、砥砺前行。
高红:地铁民警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是却维系着一条安全生命线。对我来说,退役军人是军人身份的延续,我想告诉更多的退役军人,不管我们处在何种岗位,只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都会有一个发光发热的舞台,都会做出成绩。
(注:文中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期《中国退役军人》专栏
作者:段懿俊 杨鸿 毛燕宏 周茜 李勇宏
主播:胡铖铖 宋波
责编:张建动
编审:邓曦光
统筹:孙杰 邓曦光
监制:吕锡成 谭淑惠
南京市公安局
协助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