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在严监管与行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小额贷款公司正加速“洗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25年以来,小额贷款行业清退进程持续加速。据企业预警通统计,北京、江苏、云南、湖南、内蒙古等多省份密集发布公告,集中公示“失联”“空壳”或者取消小贷业务牌照的企业名单,截至目前已达354家,推动行业“去芜存菁”。
小贷出清进入实质执行阶段
从具体数据看,各地区清退力度都十分显著。例如,云南省3月公布的首批名单就涉及109家小贷机构;广东域内共公示“失联”“空壳”以及注销业务资质的小额贷款公司半年来累计达到45家;内蒙古公示取消16 家机构小贷业务试点资格;湖南省年初公示的地方金融组织名单中,16 家小贷公司因“失联空壳”被纳入清退范围。这些机构均被明确禁止继续从事或变相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标志着行业出清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比如,今年6月11日,广东省金融管理局发布《关于督促“失联”“空壳”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担保公司(第一批)退出行业的公告》,一口气公示了99家失联或者空壳的公司,其中34家小贷公司、63家典当行和2家融资担保公司。
广东省金融管理局同时提醒,自公告之日起,名单上的机构应于60日内按照属地地方金融工作部门的指引退出相应行业,到市场监管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或去除名称、经营范围中的涉地方金融组织属性字样。对逾期未办理前述退出行业事宜的机构,将按有关规定撤销业务资质或终止经营许可,并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对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常务副秘书徐北表示,此轮清退潮的背后,是监管政策的持续发力。去年8月,业内传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力争“3 年内压降地方金融组织总量”的目标,将“失联”“空壳”及严重违规机构列为重点清退对象。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细化清退机制,对“失联”或“空壳”机构,要求省级金融管理部门先行社会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引导其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或注销登记,从制度层面为清退工作提供操作依据。
除了加速“洗牌”之外,罚单力度也在加强。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渝银罚决字〔2025〕9号)显示,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雨点小贷”)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相关管理规定,被处以罚款249.1万元,公示期限为5年。这一金额为小贷行业历史上单次最大罚单金额。
小雨点小贷表示,被罚原因为早期系统偶发性不稳定导致的不良告知短信漏发送等情况,相关问题已经于2025年5月完成整改。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徐北认为,随着监管的持续深入与行业的不断“洗牌”,小额贷款行业正在逐渐淘汰不合规、经营不善的机构,向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由于门槛提高,一些有实力的资本会进入市场,进一步推动小贷行业的规范发展。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的确已经有一些实力资金开始进入小贷行业。近日,平安系旗下金联云通小贷公司注册资本大增100%,从50亿元跃升至100亿元,一跃成为全国第三大小贷公司,仅次于字节跳动和腾讯旗下的小贷平台。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全国已有26家小贷公司合计增资近65亿元,其中四川佳物、广州耀盛、广州安信等3家公司增资额均超亿元。
其实随着清退政策的落地,小贷公司及业务规模早就出现“瘦身”,4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 3 月末数据显示,全国小贷公司仅剩 5081 家,比 2024 年底少了 176 家,相当于平均每天有近 2 家机构退出。贷款余额 7366 亿元,一季度减少 183 亿元,缩水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 GDP。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在内,我国地方金融组织众多,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自我约束,经营管理不规范、存量业务风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部分地区表现还很突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要求,对数量庞大的地方金融组织采取“控新增、降存量”的策略,对部分经营不善、风险较大或者已经处于空壳状态的小贷公司予以清退,有助于净化地方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未来,预计包括小贷公司在内的地方金融组织数量整体上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主要是为了规范行业秩序,一直以来,部分小贷机构存在经营管理粗放、信用风险偏高、出租出借牌照等乱象,威胁金融市场稳定。通过系统性摸排,清退这类不良机构,有助于降低行业存量市场风险,净化行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王蓬博预计,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资源向优质主体集中,头部小贷公司凭借资源、场景、流量优势,将持续扩张,而尾部小贷公司因合规投入不足、业务规模难拓展,将逐渐被淘汰。小额贷款公司需依照新规调整,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深耕细分领域,严守合规底线,才能在洗牌中存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