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解暑”习俗,体现了古人“因时择食”的养生智慧,也反映古代不少地区都有吃瓜、种瓜的饮食习惯。中国人吃瓜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用“瓜”来比喻周人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漫长历史。
今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敦煌悬泉置遗址发现了一块2000多年前的瓜皮。它的表皮纹理清晰,瓜子排列有序,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瓜皮实物。在汉代以前,敦煌瓜果的种植面积非常大,甚至因盛产甜瓜而得名“瓜州”。
我国古代的甜瓜栽培水平已经很稳定,生产出的甜瓜品质十分优秀。出土瓜皮的敦煌悬泉置遗址是汉代丝路上的“超级驿站”,这里出土的3.5万枚汉简中,有不少关于“献瓜”的记载,也就是用瓜来招待重要客人。《元和郡县图志》中还记载了一个典故,因为这里种植的甜瓜个头很大,狐狸钻进去吃瓜时,头和尾巴都露不出来。
从古人留下实物,到延续至今的“咬秋”,习俗文化与敦煌甜瓜双丰收,一场跨越千年的消暑“甜蜜接力”仍在延续。